Cdot 创始人刘毅认为比特币减半行情很可能在 5 月份之前结束,并认为比特币是货币危机的避险工具,但不能用来规避信贷危机风险。
刘毅,清华大学硕士,拥有 20 年 A 股、10 年美股的投资经验,是最早的加密货币投资者。从 2018 年起,刘毅老师联合 NPC 社区译介了一系列针对 BTC 及其他加密资产进行估值的原创深度文章,之后,对加密资产的投资演化出的方法论制作了「CAVI 加密资产价值投资课」,提出了「加密资产估值模型-双池模型」。现为 Cdot 项目创始人。
2020年3月4日,LBank 邀请刘毅先生做客 LBK 吐槽大会-减半行情 AMA,并就《对于加密资产,我们还能聊些什么?加密投资漫谈:减半、新冠、ProgPoW、跨链…》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此次 AMA,成了刘毅老师自 2019 年以来首次露面,刘老师从“价值投资”、“双池模型”聊到“新冠疫情”、“跨链”,均发表了颇有建树的观点,时隔一年,刘毅老师作为投资者的观念历久弥新。
以下为 LBK 减半行情对话刘毅 AMA 实录,NPC 授权整理发布
嘉宾:Cdot 创始人刘毅
主持人:xy
Q1:刘毅老师好,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近况吧?
A1:谢谢主持人。各位群里的朋友,大家晚上好。最近一年时间,除了做投资研究以外,我大部分精力放在 Cdot 项目上。Cdot 的定位是做去中心化的价值互联网交换机,有点类似于大家熟悉的 Cosmos,但在技术架构、经济模型等方面有一些独特的,我们认为很重要的创新。
说两句不算是题外的话。在后面的问答中,我会就主持人和各位朋友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看法。这些关于未来的看法应该归类为猜测。玩过任何有随机因素的游戏的人,都会知道在这些游戏中,虽然运气很重要,但是老手对新手总有一定的优势。资本市场以及加密货币市场就是具有开放性、随机性的游戏。从现在的时点看,资产未来的价格是不确定的,本质上不可能预测。专业投资者的猜测要比新手准一些,原因有两个:一是专业投资者对市场运行机制以及市场参与方了解得更多,也就是具备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第二点,专业投资者尊重市场的客观性和随机性,而新手最犯的错误是以愿望代替现实。希望我们后续的讨论基于事实和逻辑,而不是赚钱的愿望。毕竟再强烈的愿望,如果不转化为学习和研究的努力,就不能提高投资业绩。
Q2:一年前,您在「加密资产价值投资课」里提出了史无前例的用于估值加密资产的双池模型,可否简单的向大家介绍一下这套模型;你认为它依然适用于现在的市场吗?为什么?
A2:史无前例肯定是愧不敢当,加密资产估值一直是加密资产机构投资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也可以说是核心问题。因为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做主动投资的机构,要让投资者把钱交给他们来打理,必须要说服别人相信,我能跑赢大盘,也就是有阿尔法。当然不是说我炒币时间长,会看K线,别人就相信我能跑赢市场,这些是靠不住的。那么能长期稳定战胜市场,只有两类策略。一是套利,发现短期市场无效的点,获取差价。第二类是价值策略,就是挖掘还没有被计入价格的长期有效信息。估值模型是发现这类信息的系统性方法。
双池模型简单说就是把处于流通状态的加密货币看成是两个水池,一个池子里的币是投资的,另一个池子的币是被实际使用的。两个池子是连在一起,也就是它们共用同一个币价。两个池中的任何一个变大,也就是需求上升,都能吸入更多的币,从而推高币价。价格是在投资池里通过市场博弈决定的,但是博弈的依据是对应用池需求的预期。基于这个原理,通过对应用池需求增长预测,和投资池/应用池相对比例的假设,再用风险收益率折算成现值,可以对币做量化估值。
在此,我要告诉大家一个令人失望的判断,在当前的市场阶段,包括双池模型在内的所有加密货币估值模型基本上都是无效的。因为估值模型不是客观真理,只有在得到市场广泛认可的情况下,它才会成为主观事实,它才会有效。本杰明.格雷厄姆发表《证券分析》是 1934 年,然后市场逐渐接受了股票现金流折现法,于是 DCF 估值模型才变得有效。距今还不到 100 年时间,但是股票市场已经诞生四百年了。加密货币市场离产生有效的估值模型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是请大家注意,估值模型无效,不意味着研究和学习估值没有意义,研究估值就是研究市场。研究市场不能让你次次都猜对,投资不需要也不可能次次猜对。只要猜对的比猜错的略多,同时控制仓位不唆哈,长期来看总能战胜市场,也就是比一般人赚钱多。另外就是估值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面比率,对价格高估和低估有提示作用,可以直接用于投资实战,限于时间就不展开谈了。
Q3:作为投资 BTC 7 年之久的 Old Gamer,对于这次的比特币减半对供求关系的影响,你怎么看?
A3:减半对供求关系有实际的影响。这个影响有多大呢,很容易计算,每天 24 小时,平均 144 个区块,每个块减少了 6.25 个 BTC,也就是每天减少了 900 个 BTC 的供应。目前的现货市场,不算期货,不算 OTC,每天 BTC 的成交量是几百万个。换句话说,现在是存量市场,每天减少 900 个 BTC 的影响很小。但是每天 900 个,一年就是将近 33 万个,比最大的现货市场最大的买家灰度投资几年积累的 BTC 还多,相当于市场上凭空新增了一个巨无霸死多头。所以减半的供求关系的长期影响不容忽视。比特币价格从诞生以来10年上涨了几万倍,就是因为长期需求在不断增长,长期供给不断萎缩,这两个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是我们要把减半的影响和减半行情分开来看。我是在 2013 年初入市的,经历过第二次减半,当时市场对减半是不太关注的。大概是因为在此之前只发生了一次减半,投资者还没有发现减半之后出现牛市这个“规律”。我说的规律是带引号的,虽然两次减半之后的一到两年之后都发生了牛市,但也不算什么规律,从统计上看,两个样本实在太少。但是人类就是这么一个喜欢归因的动物,非要从相关性里挖掘出因果性。鉴于市场中相当一部分参与者关注减半,认为存在减半行情,减半行情就会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自动发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年第一次出现因为减半发生的行情。我认为减半行情开始于 1 月初,很可能在 5 月份之前结束。
Q4:问个大一点的问题,2020 年的开年确实让所有人震惊,关于新冠肺炎的疫情,你认为会对宏观经济和风险偏好有什么影响?更进一步,对作为“避险资产”的 BTC 等加密货币市场有什么影响?
A4:新冠肺炎是最近大家最关注的事情,每天看新增病例比看币价还急切。疫情对全球资本市场、加密货币市场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影响还在持续发酵。目前看起来,东亚、中东、欧洲、美国都在爆发的前期。现在主流舆论有一种论调是中国有抗击瘟疫的制度优势,其他国家应对新冠会很困难。作为中国人,我们可能多多少少都愿意接受这样的论调。但其实对世界来说,中国的经验固然宝贵,更宝贵的是中国的教训。至少现在地球人都知道新冠是人际传播能力很强的病毒。这一点至关重要,在中国是到了 1 月下旬才成为共识,离病毒开始在武汉传播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中国为抗击新冠,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社会生产几乎停滞,餐饮、旅游、线下的娱乐和培训等诸多行业遭受了灭顶之灾。前两天公布的 2 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都创了环比最大跌幅和历史最低值。我认为,全世界应该不会再出现第二个武汉,也不会有哪个国家的经济遭受比我们国家更大的创伤。所以我认为,新冠很可能发展成全球性流行病,但是否会重创全球经济则不一定,应该需要持续关注。
大家知道为降低新冠对经济的影响,美联储昨天紧急降息 50 个基点,美股的反应是先涨后跌,标准普尔指数收盘下跌了近 3%。为什么对紧急的大幅度降息都没能刺激股市?两个原因,一是市场已经预计美联储在三月份要降息。第二点是,美联储没有等待原定 3 月 8 号的议息会议,而是提前 5 天宣布紧急降息,而是一次就是 50 个基点,这些都是反常规的。美联储希望市场看到他们会果断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但是市场看到的是一个慌不择路的美联储。而且本次降息之后,美联储的政策空间被压缩,刺激经济的武器少了。最要命的是,现在没人知道新冠对经济的影响有多大,但是大家都认为可能别人知道。美联储掌握了大量信息,有最专业的经济学家。如此忙乱的降息,让市场更加的恐慌。
如果美国股市持续下跌,对比特币到底是利空还是利好?这也是圈内圈外争论了数年的问题,比特币到底是风险资产还是避险资产?我的看法是:如果把比特币看作避险资产,它也是非常特殊的避险资产,只能用来做恶性通货膨胀的避风港,或者说是货币危机的避险工具,但是不能用来规避信贷危机风险。
当某个国家遭遇货币危机,也就是法币剧烈贬值,当地的比特币交易量会大增。这个不是推测,是事实,已经在阿根廷、委内瑞拉、土耳其、南非等国家反复印证过。原因也很简单,货币危机总是和资本外流、外汇管制、股市崩盘、房地产价格下跌相伴而生。除了通过互联网购入比特币,当地人没有其他可靠的手段做财富保值。
那么如果新冠让全球经济陷入萧条,甚至引发信贷危机,比特币会不会暴涨?甚至代替美元,成为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可以说从比特币诞生以来,比特币原教旨主义者对此一直是日思夜想、翘首以盼。但是我认为这只是幻想,至少在未来几年,肯定不会发生。原因很简单,人类思维的惯性。全球绝大多数投资者,不论是个人还是机构,还不了解比特币,或者不认可比特币,也没有参与加密货币市场。当信贷危机来临,投资者全想着怎么保命,首选还会是美国国债、美元、日元、黄金这些主流的避险资产。我把美国国债和美元排在黄金之前不是随便说说,因为黄金可以被禁止交易、被没收,而只要美国还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美国国债和美元的信用就不会崩塌。
在过去,比特币跟股票市场的相关性极低。也就是说,既不是正相关,也不是负相关。主要的原因是,比特币投资者和股市投资者是两个相对独立群体,重叠度不高。但这种情况随着比特币市场中机构的占比提高,正在发生变化。因此,我预测在未来十年,比特币和股指、以及跟原油等大宗商品的的相关性会持续提高。简单总结一下,如果全球股市、尤其是美国股市进入熊市,对比特币不是利好,是利空。
Q5:让我们换到 ETH,去年以来,ETH 从项目定位到社区生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认为 ETH2.0 的这种变化会对它的价格产生什么影响?
A5:以太坊 2.0 是技术上极其复杂的升级,V 神曾经形容,像是给飞行中的飞机更换引擎。我的感觉比这个还要夸张,像是站在飞鸟的背上建造飞机。我愿意跟任何人打赌,三年之内以太坊 2.0 不能完整的上线。由于 ETH2.0 的巨大不确定性,我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买入 ETH。最近我想明白了,而且开始逐步买入 ETH。想明白什么呢?就是把以太坊 1.0 和以太坊 2.0 看成是两条链。它们也确实是两条链,只不过 2.0 上线需要几百万个 ETH 转移过去做 Staking,所以会架个桥。没有智能合约或者 DApp 从 1.0 迁移到 2.0。所以 2.0 上线没有降低以太坊 1.0 区块链的价值,反而是销毁了几百万个 ETH,这当然对 ETH 的价格是利好。
Q6: ProgPow 是否会引发 ETH 分叉,以及 ETH 的还存在可分叉性吗?
A6:ProgPoW 是最近以太坊社区的热点,对于要不要执行硬分叉有激烈的争论。但是其实 ProgPoW 引发以太坊社区分裂的可能性很小,不可能重演对 The DAO 攻击回滚,引发以太坊和以太坊经典分家的情况。因为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出现特别有影响力的人或者团队,宣布如果以太坊实施 ProgPoW,或者不实施 ProgPoW,就要分叉以太坊。所以大家不用太担心这件事对 ETH 价格的影响。
但是 ProgPoW 确实暴露了以太坊的深层问题。分叉是比特币、以太坊等 PoW 链的进化方式,可分叉性对于去中心化、链基础协议的持续演进非常重要。我写过文章分析这个问题——《关键不是去中心化,而是可分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非常巧的是,当年给这篇文章写序的,正是 AMA 主持人:)。目前强烈反对实施 ProgPoW 的,是以太坊的 DeFi 项目,包括 MakerDAO、Uniswap 等。为什么DeFi项目不喜欢硬分叉,几个月前 Dragonfly Capital 发了一篇研究文章《因为有了 DeFi,以太坊现在已不可能分叉》,恰巧举的例子就是 ProgPoW。简单说来是这样的,DeFi 智能合约里保存的价值,不只是 ETH,不能像 ETH/ETC 或者 BTC/BCH 那样随着分叉一分为二。如果发生分叉,DeFi 项目只能明确选择支持其中一只,放弃支持另一只。而且多个 DeFi 项目的智能合约相互依赖,已经构成密不可分的整体。如果有的项目支持分叉 A,有的项目支持分叉 B,会造成极大的混乱和用户资产的损失。鉴于 DeFi 可以说是以太坊唯一的叙事,或者说唯一还没有证伪的故事,所以 Dragonfly 的研究结论是:以太坊已经不可分叉。但是大家注意,不可分叉不是说不能升级了,而是要求升级必须被广泛认可的,没有显著的分歧。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以太坊实行的是链下治理,没有大家都认可的方式来达成一致。以太坊基金会组织过对 ProgPoW 的投票,无论是用 ETH 投票,还是用算力投票,ProgPoW 都得到了支持。所以以太坊核心团队认为 ProgPoW 已经是社区共识。结果一把它列入升级计划,就引发轩然大波,很多人跳出来反对。怎么来解决这个矛盾?由谁来判断谁是多数谁是少数?没有办法解决。所以我认为可分叉和链上治理必居其一。如果都没有,链就无法与时俱进,最终只能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当然也有人完全不认可 Dragonfly 的观点,著名的以太坊研究者 Vlad Zemfir 就认为,分叉完全可行,DeFi 怎么办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如果 Vlad 的观点在以太坊成为主流(虽然不太可能),那么以太坊这类依赖分叉治理的链,就不适合做 DeFi 的基础平台。或者可以进一步说,即便这次 DeFi 项目的诉求被照顾到了,但任何应用都不应该指望平台公链长期只考虑他们的利益,因为这样做本事就难言公平。我认为这反映了平台公链固有的矛盾,只有应用和平台合一的应用链才能解决。
Q7:对于 Polkadot 主网的上线,您认为会如期进行吗?可否预测一下主网上线对于 DOT 价格的影响?
A7:最近 Hash CI B发表了 Polkadot 研究报告,包括了对主网上线和 DOT 价格的预测,我看了觉得非常靠谱,建议关注 Polkadot 的朋友都看看。Polkadot 主网上线会是复杂而且漫长的过程,要延绵数月时间。报告预测 DOT 最早在五月末可以进行转账,这也意味着真正可以交易 DOT 的现货。主网上线对 DOT 的价格会短期构成压力,因为 DOT 的流通占比很高,而且首轮募资已经过去了近 3 年,第二轮是 1 年之前,积累了很多资金的卖盘,需要释放,虽然 Staking 能锁定很大一部分 DOT。但是我的看法跟 Hash CIB 一样,就是 DOT 现货价格短期不容乐观,中长期的走势则要看项目发展的情况。我觉得只有真正看好 Polkadot 项目,才应该投资 DOT。因为 Polkadot 异构分片的架构非常具有革命性,非常独特,技术难度也非常高。如果它的方向被证明是正确的,那么 Polkadot 就是下一个以太坊,这过程很长,需要不只一两年的时间,而且风险也不小。
Q8:说到波卡,就不得不说到“跨链双雄”的另一位主角 Cosmos,针对 Cosmos 最近的内部矛盾,以及最近市场上唱衰跨链的论调,你怎么看?您认为,跨链的未来会怎么样?
A8:虽然习惯上我们把 Polkadot 和 Cosmos 称为跨链双雄,但准确地说, Polkadot 是异构分片网络,类似于以太坊 2.0,Cosmos 才是跨链。Cosmos 和 Polkadot 一样,都是革命性的项目,技术难度也非常高。我们时不时就会听到有项目说,早就实行跨链了,比 Cosmos 领先了多少多少。这样的说法听得多了,对技术了解不深的朋友会觉得 Cosmos 很菜,别人早做出来的东西,你们吭哧了几年还上不了线。我是研究跨链技术的,Cdot 项目也是做跨链。我只能说此跨链非彼跨链,Cosmos IBC 要实现的是区块链世界的 TCP/IP,是开放的通用跨链。一旦成功,将构成区块链互联网,或者说价值互联网的基础。这个蓝图,其他跨链项目都不可能做到。所以我们 Cdot 项目坚定支持 Cosmos,支持 IBC。我们已经把全套 IBC 规范翻译成中文,Cosmos 把我们的翻译合并进了 IBC 文档库,欢迎做区块链开发的朋友深入了解。而且我们正在基于 Substrate 实现 IBC,代码全部开放,这个月就可以完成开发。
最近,Cosmos 项目的领导层矛盾爆发,结果是 Zaki 辞职,All in Bits 公司重组。是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对于 Cosmos 项目的声誉也有些打击。但是实质的影响不大,因为个性比较内向,Jae 很少面对公众,Zaki 成了 Cosmos 的代言人。但是 Cosmos 生态系统的精神领袖仍然是 Jae,Zaki 辞职的影响并不大。而且也没有技术骨干、重要的生态项目或者重量级的验证人离开 Cosmos 生态。AIB 重组之后,负责 Cosmos SDK/Hub/社区,由 Chris 领衔的柏林团队负责 IBC。重组之后,各团队的职责更加明确,也更加专注。所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现在看来这个意外事件可能对 Cosmos 项目的长期发展很可能是有利的。
去年在币圈,跨链比较热,最近有点凉,这很正常。币圈的热点就像媒体的热点,总是换来换去。我认为虽然已经有不少跨链的项目,也有不少人在研究,但是整体而言,行业还是低估了跨链的意义和重要性。被低估的原因很大程度应该归罪于“跨链”这两个字。让人望文生义,跨链就是在链之间跨来跨去,比特币跨到以太坊、以太坊跨到 EOS。如果跨链仅限于此,那么就没什么意义,或者说就是个伪需求。其实跨链除了字面上意思之外,还有两个内涵:第一是发链。发链是什么?就是不要把去中心化应用做成智能合约,而是做成一条链,我们称为应用链。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智能合约在功能、性能、成本、治理方面存在缺陷,不适合做大规模落地的去中心化应用。从 2015 年以太坊上线开始,后面又陆续上线了不少智能合约公链,但是五年时间过去了,DApp 始终不能落地,而是不断被证伪,我们认为问题出在智能合约上。从去年开始,已经有不下十个项目从智能合约转向了应用链,其中包括了 Aragon、Polymath、Enigma 等著名项目,原来都是做智能合约,做到一定程度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转向应用链,这样的项目还会越来越多。另外也是从去年开始,全球新启动了 80 多个应用链项目。我们建了一个叫应用链 2020 的微信群,拉了一些国内项目,一起讨论应用链的发展问题。我们认为未来几年,会出现几百、上千条应用链,共同构成应用链生态,当然就需要跨链技术的支持。
跨链的第二个内涵我称为跨非链,名字有点别扭,意思是说跨链技术不但要打通链和链,更重要的是要把区块链和中心化的系统,例如数据库、网关给连接起来,让去中心化网络真正成为互联网的一部分。币链圈有一部分原教旨主义者,他们认为比特币将取代金融系统,区块链将取代中心化的互联网。我不赞同,我认为跟现有的互联网、现有的金融体系融合发展,是区块链落地的必有之路。如果割裂开,区块链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在 IBC 协议中,无论数据库、网关还是区块链,只要能相互验证交易,就可以可靠的沟通,实现价值流通,这才是价值互联网应该有的样子,这才是下一代互联网 Web3.0 需要的基础协议。总而言之,如果你相信未来的区块链世界的不是万链归一,而是万链互联,而且跟众多的中心化平台打通,那么跨链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Q9:对于最近市场上流行的平台币销毁潮,您怎么看?
A9:销毁是一种态度,就是交易所向市场表明:我发平台币不是为了圈钱,而是要围绕平台币构建生态。我手上未流通的平台币,本来可以卖成真金白银,现在把它销毁掉,让全体参与者收益。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做价值投资的,不会因为销毁等事件去买入。因为销毁这个信息一旦公开,很快就反映在价格上,不是我们要去挖掘的长期影响价格的有效信息。平台币非常重要,是因为交易所非常重要。交易所重要不是因为他们赚了多少钱,而是在于交易所是去中心化网络和中心化网络之间最重要的桥梁。大家想想,如果过去十年没有中心化交易所,今天比特币的价格是多少?我觉得也许是几美分,也许是零。是因为有了交易所,后来又出现了 USDT 等稳定币,使得大家可以炒币,比特币才能有近万美元的价格。
未来的交易所会更加重要,很有可能会成为开放金融体系的核心角色,相当于银行在当下的金融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交易所在探索的 IEO、合约、借贷、存币生息等等业务,都是对开放金融的探索。所以交易所才是建设开放金融的主力军,还有钱包、托管商也在尝试。过去一年大火的 DeFi,虽然有很多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但限于以太坊发烧友圈子,活跃用户数量连头部交易所的零头都不到。所以我认为开放金融的未来一定是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取长补短、融合发展,交易所天然具备这样的基因,是探索开放金融的主力军。
未来很丰满,但是现实很骨感。未来的交易所也许可以在中心化和去中心之间左右逢缘,现在的交易所则是不上不下的尴尬局面。就说平台币吧,可以看成是交易所的股票,能分享利润。但是平台币不受证券法的保护,交易所没有出报表的义务,投资者无从了解交易所赚了多少钱,是否如实履行了分红/回购的义务。要验证不要信任,去中心化技术源于对机构的不信任,比特币的拥趸连央行都不信,平台币的投资者却只能相信交易所创始人的个人信誉,这何其尴尬。我认为未来的交易所会分化为两类,一类以 Coinbase 为代表,走中心化金融机构的道路,上市成为公众公司。另一类很可能以币安为代表,逐步把业务转移到链上,使得交易、收入、成本、利润都可验证,交易所成为去中心化组织,平台币成为生态系统的血液。所以长期看来,平台币的价值取决于交易所向开放金融生态系统的演变。如果不是这样,平台币的价值始终要打个问号,还不如投资股票令人放心。
Q10: 最后一个问题,简单粗暴,可否直接分享您对 BTC 在今年接下来的走势预测?
A10: 我说一下我原来年初的时候在 CAVI 群里提过的一个看法,这个看法现在还保持不变。我认为 7000 美金就是底,然后行情启动于对减半的预期,而且我认为今年比特币是能破前高的。当然我要说,未来是不确定性的,所有的推测都是根据现有的信息。所以我们要密切关注新冠的发展,包括美国股市的情况,还包括美联储的降息以及其他央行的跟进。但是总体来说,我认为今年大概率比特币还是能破历史高点的。但是具体什么时候就太难猜了,这个几乎不太可能猜的准。
用户自由问答互动环节
Q1: 市面上关于投资的书,乱离怪神的有,但确实也有经典的,比如《漫步华尔街》、《聪明的投资者》,还有塔勒布的黑天鹅系列,等等。但总感觉即使是经典的书,也许是很正确的心法,也许对于富有的人是稳健的投资方法论,但对普通人的实际投资操作帮助有限。普通人投资关心的都是具体问题,比如 $9000 的比特币该不该买,目前的大 A 哪只股值得入。刘老师对刚开始学习、实际投资的普通人,这类人的学习路径、实践方法,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吗?
A1: 对于投资新手提两个建议。第一个建议是,学习看书肯定都是免不了的,但同时一定要在市场上实战。但是切记,刚开始进入资本市场尤其是加密货币市场,不要拿太高比例的钱做投资。我在 CAVI 课程上也讲过,有一个公式,你投入币圈的资金占你可投资金的比例,不要超过你已经进这个圈儿的年限乘以 10%。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刚开始第一年投资加密货币,那么这个比例不要超过 10%;第二年不要超过 20%。如果你投了十年了的话,你可以把自己全部的可投资金都放进去。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个市场太复杂了,你再聪明的人进来也是得先摔跤,先亏钱,先摔跟头。与其这样呢,你既然是要交学费,就少交一点,等你有经验了,开始赚钱了,再把大笔的钱投进来,去放大自己的收益。
第二个建议可能有很多人会有不同看法,就是我认为技术分析就是一个大坑,我有一些科学的依据能证实。在 CAVI 的课上,我们讲过随机性幻觉,就是说对于这种没有因果性的,然后刻意去把它挖掘出因果性,不光人是这样,连动物都是这样。
K 线,你总是认为看上去有规律可循。那么你按照你总结出来的规律去投,投对了,赚了钱你会把它归因于自己总结的道理规律是对的。如果是投错了,你总能用你总结的一套理论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人性就是这样。但是其实,基本上可以看成是随机的。如果你一旦掉进技术分析的坑里面去,你每天花时间看书研究,研究五年就浪费五年,研究十年就浪费十年。那么当然,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人研究易经,就是一辈子就扔进去了,扔到一个随机性的幻觉里面去,这是我给新入场的朋友提的第二个建议。
Q2: 如果不考虑技术分析,在市场上摸爬滚打时,应该关注什么、又学到什么呢?
A2: 我们在这个投资过程中到底学什么?其实我认为就是学两个东西。一个是了解市场,另外一个就是了解自己。
我在前面那个不算题外话的题外话里面也说了,你对市场的了解,就是你对市场运作机制以及市场参与方的了解。
那了解自己是什么呢?就是你要知道人的天性中就有一些会让你亏钱的因素。这些因素有强有弱,而且也因人而异。你要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心理弱点是什么,然后找到一些办法,这些办法是存在的,去抑制自己的不利于投资的心理倾向,而去放大自己那些有利于赚钱的心理倾向,这是可以去修炼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到就是尊重市场,尊重客观,一定要知道市场不是你个人意志能够转移的。
Q3: 避险资产黄金在最近冲高之后也有一轮暴跌,历史上金融危机的时候也有黄金下跌的情况。在危机来的时候感觉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刘老师在长期资产配置上怎么看?
A3: 回答一下长期资本配置的问题。这个问题特别特别重要,其实关键就在于配置这两个字。黄金确实也不是 safe heaven,也不是这个安全的天堂。那么怎么办呢?就是要配置啊,无论你多么看好任何一个资产。而且切记,现金是一类必须要配的资产。
比如说,我们假设只有一个股票市场,你拿着现金,股指跌了一半的话,其实相当于你的账面也就是以股票为单位的资产已经在赚钱了。现金也就是人民币和美元应该还是可靠的。那么长期资产配置你要想未来,比如说一年,两年,或者说现在的可投资产里面到底有多少现金?有多少币?有多少股票?是不是已经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头了?如果是的话,你要赶紧调。
我们今天反复讲的,就是未来是不确定的。那么我们说,很多因素会影响比特币,可能向上,可能向下,听上去像什么都没说,我也想知道它是确定向上,还是确定向下,而且我保证,如果我知道肯定会告诉你。但我现在只能跟你说的就是,它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那对应的投资建议就是你既不能空仓也不能满仓。
Q4: 波卡和 Cosmos,是会并存,还是会只剩其一呢?
A4: 从 Cosmos 的架构来说呢,它可以跟所有的链共存,不管是 Polkadot,以太坊 2.0,EOS,还有 Near Protocol,Solana 等等都是可以共存的。但是我是不太相信万链归一的。因为区块链设计是一个非常难做的事情,要做非常多的折中。任何一个折中点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应用,或者说,做任何一个折中对于某一类的应用都不是最优的。也就是说,有些应用适合在 EOS 上跑,有些应用适合在以太坊跑,可能会有一些应用适合 Polkadot 上面跑,虽然我很喜欢这个项目,但是毕竟它还没有证实过自己。但是我认为万链互联就是把这些平台链和这些公链,或者把应用链以及中间外的系统连接起来,这个需求是肯定存在的,而且是一个基础性的需求。
Q5: 对 Nervos CKB 这个公链怎么看?
A5: Nervos 这个项目肯定是属于我喜欢的项目,我说的喜欢和投这是两回事儿。我喜欢的项目就是那种做独立创新的。因为在区块链这个领域其实可能的正确方式非常非常多,所以我认为每个项目都应该走一条独立的路,而不要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去学。这样大家都走独立的路,整个儿的币圈儿泡沫带来的资金注入到这些项目里头,就能够快速的产生真正的创新。
所以 Nervos 毫无疑问,是在独立做创新的,而且在中国的公链项目里头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优秀,所以我非常喜欢这个项目。当然 CKB 的投资价值不太容易分析,因为它涉及到的因素太多了,我也没有深入的分析过,所以不太好回答。
Q6: 刘毅老师能介绍一下您自己正在参与的项目吗?
A6: 感谢这位同学,让我有机会名正言顺地介绍一下自己的项目,当然我们说做项目和投这个币,完全是两回事儿。当然我做这个项目,我肯定是 100% 看好这个项目。Cdot 可以认为就是一个跨链枢纽,类似于 Cosmos Hub。但是它要解决的也是在价值互联网上的资产流通的问题,资产的跨系统流通的问题。
我们说这个中心化网络跟去中心化优化网络,它们之间做资产转移的时候,只能通过去中心化的一个中介网络来进行。因为中心化的可以相信机构,去中心化的只能相信网络整体,这个是不对称的。那么你要让去中心化的网络的用户来相信这个中介网络的话,这个中介网络必须是去中心化的,那么这也是 Cosmos Hub,Cdot Hub。做成去中心化网络的一个原因。
我们的创新点在于,可靠的价值团队不光是一个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经济问题。也就是说,在一笔跨链交易发生的时候,有没有足够的对这个交易的经济保障。那么跨链资产,比如说未来中国有了银行加密货币 DCEP,我们可以是不是可以把 DCEP 通过跨链,转到币安链或者火币公链上面,去用真正的数字人民币去做加密资产交易。
这个是可能的。那么你持有 DCEP,当然你相信央行,但是你转到这个火币公链上面去,你是不是要相信火币呢?是,你是要相信火币,但是如果火币公链出问题的话,你的跨链资产怎么办呢?因此我们在中介网络上面设计一套质押机制,不是说你不用盲目地相信火币公链,或者是 OK 链,或者是其他一些链,而是说你要明确的知道,如果你出了问题,你能够得到多少保障。就跟做存款保险一样,你的钱在多大程度上是安全的?
这个是 Cdot 要解决的问题。当然这就涉及到通证经济体系的设计等等。另外就是 Cdot 采用了比较先进的技术,它是在 Substrate 的基础上开发的,用的是 Rust 语言,然后通过一个插件架构,使得这个不管是中心化的系统,还是去中心化的系统,不需要通过什么桥啊什么锚定区这些东西,就可以直接的跟 Cdot 连接起来,进而把连接到 Cdot 的所有的链或者非链打通。
Q7: 刘老师怎么看预言机项目?
A7: 说说我对预言机项目的看法。首先预言机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它也是连接链上链下的信息通道。但是我的观点可能比较小众,就是我认为预言机专门的去中心化网络是不能成立的。
为什么呢,因为预言机服务是一个又基础又重要的一个服务。基础就是说你如果依赖预言机,那么你的去中心化应用就要反复地使用它。相应的来说,它的成本不能太高,也就是说它的收费要便宜。但是收费便宜意味着这个预言机网络的收益就低,从精力角度来说,它其实能够抗攻击的能力就弱。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你要获得一个资产价格的数据,做了一次预言机的调用。那么你要付多少钱呢?假设一美元,或者哪怕十美元,这价格已经很高了,因为一次调用就给十美元,一般的驱动卡应用负担不起。但是如果给你一条假的价格信息,这个攻击可能很容易就获利上千美元,上万美元。你不可能说为这条价格数据,就要给预言机网络交上万美元的费用对不对?所以这里面有一个不平衡的点。这就跟进攻和防守一样,也就是说,防守要滴水不漏,但是进攻只要扎透你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就行了,所以这里面有一个不对称性。所以我的观点可能有点儿极端,就是我认为很有可能,单独的预言机网络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
Q8: 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刘老师是怎么做到对区块链这么多方向都有比较深入、独到的看法呢?
A8: 这个可能是指数型幻觉。比如说你现在觉得我好像知道的比你多。但是毕竟你比我年轻十几岁。而且学习是指数的这种手艺,所以你觉得你再学十年,线性上好像还是不如我。但是其实你只要坚持,你也是指数。到我这个年龄,你肯定会比我还要强很多。
Q9: 请问刘老师怎么看 XMR (门罗币)和 Grin?对 Grin 是 BTC2.0 的说法认同吗?
A9: 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门罗币的长期拥趸,长期持有门罗币。但是门罗币从价格投机的角度来说,它不见得是什么好的品种,涨的时候不够快,跌的时候不落人后。但是它也是对冲一种风险。因为确实 BTC 或者是其他的 UTXO 的链上分析能力越来越强,随着这个数据的积累,它的匿名性或者可互换性确实在下降。从密码极客的原始观念上来看,如果能够让加密货币起到保护隐私、成为开放社会基石的这个目的的话,隐私币,就是像门罗币这样的币是必须的,所以这个持有门罗币也算是一点点小情怀吧。
Grin 当然是一个有情怀的项目,但是我对 Mimblewimble 协议是不太看好的。因为我觉得它的应用模式,就是它整个的转账流程是有问题的,对实际落地的应用会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说,不管是比特币还是门罗币还是 ZCash,我知道你的地址,我就可以发过去,最开始我可以选一个私密交易,那门罗币缺少私密交易,我可以保证在这个账本儿上是看不到收发地址和金额的。但是 Mimblewimble 不是这样,它要求要么是双方在线,要么是双方有一个其他的方式能够交换这个信息。其实我认为是有点问题的。当然 Grin 也是一个很有情怀的项目。但是是说穿了,我不认为他能成为 BTC 2.0。
即便我对 Mimblewimble 的看法被证明是错误的,有可能的受益者可能是莱特币,就是莱特币在 Mimblewimble 之后,变成了一个隐私币。因为它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它的增发率,就是所谓的 S2F 比率不高,稀释得慢,它倒反而有可能成为 Mimblewimble 的这个投影。
Q10: 请刘老师分析下 EOS 的未来,从技术角度分析价格?
A10: 关于 EOS,其实我倒觉得可能是买入的机会,就是建仓的机会了。因为虚幻的部分,就是被过度的吹捧已经过去了,大家现在看到的全是它的缺点。但是其实反而是到了这个阶段,EOS 的主要问题都已经解决了。比如说 IEO 的法律风险,跟 SEC 和解了,然后网络也稳定了,开发者社区也建立起来了。就跟戛纳曲线的双驼峰一样。
Q11: 公链可以在区块链什么位置?
A11: 公链、私链、联盟链,这个分类是 2015年 来的,沿用至今,我觉得已经不太合适了,而且整体上不好谈,还是个案分析吧。
特别声明免责声明: 本文不代表CoinVoice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
原创文章,作者:db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oubi.com/?p=9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