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台的政策当中是这么说的:
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基础设施,比如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三是创新基础设施。
目前区块链行业在落地上遇到了一些问题,从业者们在DAPP等方向上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收效甚微,使得社会上对于“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到底能不能落地”,“区块链到底有没有用”这些问题有诸多的怀疑。
其实从“新基建”的定位来理解区块链是一个非常好的角度,可以方便我们回答“为什么区块链难以短期落地”,“区块链到底有什么用”这些问题。
1、区块链是一项公共基础设施。
传统的基础设施一般指铁路、公路、机场这些,“新基建”和传统基建有很多共通点,以传统基础设施中的公路为例来类比的话,民间有一句谚语叫做“要致富,先修路”,说明了路这种基础设施的重要性。路如果通了,相当于这个村子就与外界连接上了,村子的世界就被打开了。所以农村要发展最基本的就是修路,路是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
同样的,区块链也是一种底层的基础设施,它和互联网一样都是底层技术,在这个底层的技术之上会发展出多种多样的生态,这些生态会带给人们极大的便利。区块链核心特点是数据的全网可验证,因为是面向全网,所以数据上了链也就相当于村子打开了与外面世界联通的大门。
目前国家把区块链列为“新基建”的元素之一,这个定位应该算是非常准确的,因为它确实和传统的铁路、公路、机场等一样,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而且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本来就很大,建设周期长,经济效应不明显,前期可能要面临长时间的亏损,这就可以回答“区块链为什么迟迟难以落地”之类的问题。
2、这种基础设施每个人都可以使用,费用低廉甚至免费。
公路就在那里,只要不是高速公路,一般的公路都是免费的、开放的,每个人都可以使用。
而区块链也具有这样的开放性,公链是直接面向全网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的使用,不会核对你的身份,不会给你附加各种各样的限制,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参与机会。
公路是一项社会福利,大部分地区的公路从前期的设计、修建到后期的维护,都是由国家负责完成,费用由国家承担,老百姓免费使用,虽然从税收角度来讲,最终也都是纳税人承担,但是至少不是贫穷地区的老百姓直接承担。
区块链和公路有一点不同,区块链大多都不是国家建设的,而是来源于社区,但是它也和公路一样对于使用者来说没有门槛。有些使用工作量证明的公链,虽然需要支付一些手续费,但是这些手续费相对来说很低,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3、基础设施很难修建,需要耗费大量的“工作量”。
修一条公路很难,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投入大量的“工作量”,尤其是在原来机械化程度不够的情况下,所以即使到了今天,很多村子还是没有一条公路;但是另一方面,路一旦修好就是百年大计,是可以长久使用,造福子孙后代的。
区块链也是一样,尤其是使用工作量证明的公链,这样的公链发展起来非常不容易,因为它需要大量的算力保障安全,需要广泛的生态来保证它背后的经济系统,需要有各种生态位上的微妙平衡,才能保证它的持续发展。但是一条公链一旦建立起来,就永远不会停机,未来若干年都可以持续使用。
4、基础设施后续维修的难度也很高。
一条公路修建好之后,一般来说在几年内或者十几年内是能够满足村子里的需要的,可能十几年之后,当这个村子变化很大比如大家都富起来之后,小轿车多了之后,可能道路会变得拥挤,需要重新扩宽维修,但是那都是十几年之后的事。
而且另一方面公路的翻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需要封路,需要先封这边再封那边,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翻修一条路的工作量可能仅次于新建一条路。
同样的,区块链是一种数据的底层交互协议,协议一般只规定最基础的交互动作,而且协议一旦确定有未来很长时间内都不会修改,即使要修改可能都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正如当年的IPV4改为今天的IPV6。
如果一条去中心化的区块链需要进行规则上的修改也是非常困难的事,需要考虑到社区的影响,每个人的利益角度都不一样,可能要吵架吵很久还不一定能够实行,修改一条区块链规则的难度有时候甚至要超过新建一条区块链。
5、基础设施给我们生活带来明显的便利。
以前没有公路的时候,附近可能只有几条泥泞小路;现在有了路之后,如果你愿意走泥泞小路,你仍然可以走泥泞小路,但是有了这条高速公路之后,只要有可能或者距离稍微远一点,你都会尽可能的选择走公路,这样下雨天也不用害怕衣服被泥土弄脏,车子陷入泥土里。
同样的,在没有区块链之前,我们有很多业务都是已经放到了互联网上,而且在互联网上用着好像也很方便,至少是已经习惯了;但是当区块链出来之后,它会把很多的生产要素上链,原来需要确权的地方,可能现在上链就等于确权;原来需要线下排队的地方,可能线上就能直接办理;原来需要跨部门清算的地方,可能突通过数据交互和跨链就可以实现,基本上能够实现绝大部分的业务在链上完成,不会有太多需要你“跑腿”和“打湿裤脚”的地方。
6、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打开与外界连通的大门。
当一个村子里通公路之后,通公路这件事本身当然已经可以给村子带来很多方便了,但公路还有更多的意义,就在于这条公路一般都会连接到外部世界的公路网里,这使得村子与外面的世界都形成了连通状态。所以真正重要的不仅是这条公路,更是这条公路背后所连接的公路网。
同样的,虽然公链和公路一样本身就有意义,而且区块链本身当然是可以给链上的生态提供很多的服务,但是更重要的意义是通过上链你可以与其它链上的数据交互,你可以使用其他链上的功能,进入其他链上的生态,用专业的话说,“跨链的意义可能不亚于公链本身”。
7、基础设施的主次之分。
普通的小城市,一般主干道只会有一条,如果不是必须的话,没有人会随意的造很多条。即使有些城市比较繁荣,建了很多条公路,但是也一般会有主次之分,真正的主路、车流量最大的路也只会有一条。
区块链也是一样,一般在相同的领域、相同的行业、相同的业务功能上只会有一条采用工作量证明机制的公链会真正发展起来,因为这种公链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需要背后大量的生态支持,而且这种公链是具有网络效应的,最终也会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所以即使同一个方向有好几条公链,也基本上会是某一条公链的流量明显大于其它公链。
8、基础设施的升级,一般也需要对应着“交通工具”的升级。
一条公路上面当然普通的自行车也能走,而且速度比在泥泞小路上骑行要快得多,但是公路最适合的是汽车,汽车这个公路上的速度是提升是最快的。所以当有公路之后,如果你还是用来跑自行车甚至是行人的话,那么公路的优势并不会完全发挥出来。
对于区块链来说也是一样,虽然普通的信息也可以放到区块链上来,享受区块链的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全网可验证的特性。但是区块链的使用是有成本的,它最适合的是那些有价值的数据,那些背后代表的资产量比较大的数据,那些真正需要强信任的数据,那些需要与外界交互的数据,简单来说,最适合跑在公链上面的应该是“轿车”而不是“自行车”。
新基建的内涵和社会意义远远不止这些,但是从基建的角度来理解区块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来源:蒙特卡洛
原创文章,作者:共享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oubi.com/?p=6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