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第一次减半后恰逢比特币大涨。比特币的价格从12美元涨至650美元以上。2016年7月第二次减半之后,价格在2017年末疯涨至约20,000美元。
虽然不确定下一个减半是否会带动价格上涨,但之前的每次减半都推动了比特币上涨高潮。下一个减半自然也引起了人们的激烈争论。
1. 库存流量模型看涨比特币
这些争论中经常提到的一种流行金融模型是“库存流量”(Stock-to-Flow S2F)模型。它基于所谓的“存量与流通比率”对比特币的价格进行建模,该比率最初用于评估黄金和其他原材料的价值。通过将“存量”(即发行量)与“流量”(即年度发行量)相关联,该模型预测出的比特币价格在减半后将达到55,000美元至100,000美元(这相当于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
毫无疑问,S2F模型在2019年3月发布后引起了大量关注。各种该模型的衍生模型也相继出现,对比特币最大化主义者来说,这是对其超级看涨的又一次推动。
2. 有效市场假说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EMH),价格仅包含新信息。它假设市场足够有效,并且能够对均衡价格作出反应,该均衡价格正确地反映了所有外部或所谓的外部信息。反过来,所有市场内部或内生过程都已经反映在价格中。按照这种观点,只有外部力量(例如:交易所黑客入侵,中央银行公告或政治事件)才能改变投资者的预期和价格。因此,诸如泡沫或市场崩溃之类的极端事件是尚未被纳入价格因素的外部新闻造成的。
对于EMH的支持者来说,比特币的供应时间表(已编码到协议中并被大家知悉)构成内源信息,因此应该已经被计入价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减半也已全部计入。
3.金融模型不仅复制市场,还可以调整市场
有确凿证据表明,与EMH预期的价格相比,比特币价格变化太大。研究表明,相关新闻发布只能解释价格变动的一小部分。价格动态主要是由投资者预期和价格之间的内源性正反馈机制驱动的。这一现象被George Soros描述为“市场反射性”。
无论S2F模型是否有效,是否相信EMH或预期比特币史诗般的反弹,这些观点低估了金融市场最根本的反射性。
市场,特别是比特币,存在反射性现象。期望和价格之间存在一个积极的反馈机制:期望会影响价格,进而会影响交易者或投资者的期望和行为。这是自我强化的积极反馈循环,也是投机泡沫和市场崩盘的核心。
由于反射性现象的存在,模型可以塑造金融市场。从历史上看,在某些情况下,模型会重新定位市场。例如,著名的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导致期权价格模式与模型之间的一致性增加。直到1987年的经济崩溃打破了它的有效性。同样,当前的短期波动率策略(将波动率作为风险承担的输入和回报的来源)对股票市场产生了变革性影响,因为它们会系统性地抑制波动率。
金融模型不是像物理学一样的硬科学,金融模型不仅忠实地复制市场,还积极地改造市场。他们可以成为著名的社会学家Robert K.Merton所提出的“自我实现预言“,即人们总会在不经意间使自己的预言成为现实。
因此,比特币减半或者诸如S2F模型的预测本身就可能成为自我实现预言而导致价格上升的反馈循环。 虽然不能保证一定会发生, 但如果有足够的投资者和交易员开相信这些模型,那么模型预测确实有可能变为现实。
来源:比推
原创文章,作者:共享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oubi.com/?p=5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