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在环境气候领域的应用及思考

  区块链技术在环境气候领域的应用


  国际社会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环境气候领域的应用。早在2016年,IBM等针对中国推出了基于区块链的碳资产开发及碳交易平台,旨在提高数据透明度和交易流程。在2017年12月召开的“一个地球峰会”期间,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倡导成立了气候链联盟,旨在通过区块链技术促进气候融资、增强气候行动;截至2019年2月,联盟已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160多个成员。全球环境基金的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在2019年10月召开了“利用区块链的优势实现全球环境效益”研讨会,探讨未来区块链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结合区块链的实质及相关实例,笔者认为区块链在环境气候领域主要有以下应用:

  提高气候行动力度及气候融资。区块链技术可用于加强对气候行动影响的监测、报告和核查,提高气候行动的透明度、可追溯性和成本效益,建立气候行动参与者之间的信任。可利用区块链技术更好地跟踪和报告温室气体减排量,有助于增加数据透明度,避免减排量的重复计算,还可进一步用于监测国家自主贡献的落实进度。可利用区块链开发众筹和点对点的金融交易,以鼓励更多个体支持气候行动,提高气候融资并确保资金的透明分配。

  提升供应链管理的透明度和环境影响记录。区块链可用于跟踪产品从制造到货架的全流程,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制造、运输、销售等各环节情况。比如,是否使用化学品、是否是本地产品、运输中产生的环境影响等,从而有助于消费者做出更环保的选择,并且减少或避免整个流程中的浪费、低效、欺诈等行为。Provenace是一家在美国俄勒冈州注册的科技创业公司,旨在协助企业应用区块链技术使供应链更加透明。

  促进垃圾回收利用。区块链可用于跟踪垃圾回收,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比如发放加密令牌等形式,鼓励居民正确投放可回收垃圾。同时,通过跟踪可回收垃圾的收集情况,分析成本和利润,进一步评估参与地点和人群。Plastic Bank是一家于2013年在加拿大成立的社会企业,旨在减少海洋塑料垃圾并减轻贫困。其最初允许居民用塑料垃圾换取现金、燃料等;目前正与IBM合作,允许居民用塑料垃圾换取加密数字币,后者能在系统中换取其他服务。

  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区块链技术可促进点对点的可再生能源交易,众筹资金投资可再生能源并获得回报等。BESC是一家马来西亚的区块链企业,旨在通过众筹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使参与筹款的企业或个人获得可再生能源项目产生的碳减排量对应的数字货币。

  激励有助于环境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区块链技术可以记录企业的生产方式和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比如记录产品的碳足迹、企业的温室气体和废弃物排放、企业的环境履约情况等,并可通过发行数字币或者信誉认证(类似于支付宝的芝麻信用)等形式,激励公司和个人以环境可持续的方式行事。比如,可根据销售产品的碳足迹为每家公司和产品打分,这将促进产品制造和销售更加透明,并且防止浪费和对环境不友好的做法。这些新的激励措施有助于改变经济社会的驱动力,促进循环经济、低碳发展。

  区块链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潜在问题

  根据网上公开信息(包括上述案例),尝试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环境气候问题的企业和项目层出不穷。但整体而言,这些项目基本处于探索或小范围应用阶段,成熟且广泛的应用非常有限。这受限于技术本身,也受限于政策、环境及社会需求。

  笔者认为,区块链技术在环境气候领域的应用存在以下隐忧。

  一是能否真正建立信任机制,确保原始数据的准确性。比如在记录碳减排量时,由于原始数据录入仍然是人为过程,如何确保原始减排量数据正确,仍需要相关方深入探索。

  二是能否有足够的利益相关方接受和参与。上面提到的IBM等针对中国推出的基于区块链的碳资产开发及碳交易平台早已无疾而终,目前已建、在建的针对自愿减排量(VER)、《巴黎协定》第六条中的国际可转移减排成果(ITMO)等的区块链平台将面临同样困境。

  三是区块链技术应用自身的高耗能性。以区块链技术的典型应用比特币为例,挖矿产生比特币的过程因耗能巨大而受到环保人士的诟病。

  四是区块链环境项目存在的政策风险。比如多中心的交易方式如何与中央监管合理衔接,就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五是区块链技术本身的潜在风险。比如其可扩展性能否满足海量环境数据存储,以及这种多中心体系面临攻击时的安全隐患。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大企业推出的区块链环境相关项目更多是以企业的名誉和技术背书,在多大程度上依赖区块链技术仍值得探讨。

  区块链本身并非泡沫,但亦非包治一切的良方。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有助于不同领域的技术革新和社会进步。其具备的完全公开、不可篡改、不可伪造、可永久查验等特点,有助于高效解决环境气候问题,诸如促进气候行动、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促进新能源投资及使用、促进垃圾回收利用、监督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建立纳入环境成效的新融资模型、激励有助于环境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等。这将提升环境管理效率,促进多利益相关方参与。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认识到区块链存在的技术风险及政策风险,目前阶段亟待加强区块链基础研究,建立合理的区块链生态,逐步为应对环境气候挑战提供创新且切实有效的方案。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蒙天宇、汪万发

原创文章,作者:共享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oubi.com/?p=4633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