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区块链未来的十年

凯文凯利在他的《必然》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全球经济都在远离物质世界,向非实体的比特世界靠拢。同时,它也在远离所有权,向使用权靠拢;也在远离复制价值,向网络价值靠拢;同时奔向一个必定会到来的世界,那里持续不断发生着日益增多的重混。

我觉得这段话非常好,似乎是在朦胧中描绘着整个未来,而这描述也契合区块链本身的一些特性和发展经历,甚至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区块链。

第二届的乌镇峰会刚刚落下帷幕,大会异常火爆,让人兴奋中带着对于行业的期待。回想起第一届的时候,和时戳资本的章昱昕在检票口一起堵刘慈欣合影,也是有趣的回忆。其实最近自己也思考了很多,这届峰会对我而言,也有着向业内大佬们学习、验证心中所想的目的。

下一阶段会发生什么?我们国家对于区块链的监管会是什么样的?DC/EP和Libra哪个更胜一筹?更远一些的未来,区块链会创造一个新的辉煌时代吗?

乌镇的时候和橙皮书的李阳总聊了很多,他鼓励我把这些写下来,权当尝试一把。

一、可能发生什么?

对于行业会如何发展,应该说长期以来,我也一直是有所思考的,可能源于我早前在巴比特—被喻为行业的思考者、坚守者和布道者,深受长铗老师和段新星老师的影响吧。不过,在那天新闻联播之后,这方面的思考和验证的想法就更加迫不及待了。这里我就根据我对行业的一些粗浅看法、各个垂直方向的特点,以及目前各级政府、主流媒体的报道,以监管和发展的维度去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1. 联盟链的历史性发展机会

目前初步看来,从事联盟链的公司,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政策利好的同时,也成功的吸引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类有意参与区块链的资本、公司的关注。当然,也事实上为各家巨头公司再次正名,我相信很多人会跟我看法一样,这对行业是一件利好的事,只有更多关注、更多人才涌入、更多创新,才有可能更好更快的推动产业发展。联盟链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享受这份高爆发的红利。当然,服务实体经济、产业融合也可能会是联盟链应用方向的主旋律,尤其是随着不久的将来央行可能推出的DC/EP。

而事实上,即便是没有中央对于区块链技术的正名和支持,联盟链在最近的几年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大家也陆续看到,一些大企业甚至国企也开始可以对外宣传他们在区块链领域的创新和应用了,部分应用甚至早已产生了相当客观的社会经济价值。

随着联盟链的普及、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许许多多困扰着我们很久的问题,也将逐步被解决,如:地产调控管理、养老金管理、供应链等等。我相信仅联盟链在未来所创造的市场价值起码就应该是“万亿”为单位的体量,想想真让人兴奋,我仿佛已经看到了区块链时代到来后的全球新繁荣。

2. 矿业的机会

记得新闻联播那天晚上我特别兴奋,朋友圈发了一堆,其中我也提到矿业应该会被松绑,没成想没几天,“虚拟货币挖矿被国家从淘汰产业中移除”的新闻就铺天盖地的来了,挺意外但也觉得很合理。正巧那个新闻发布后,华媒旗下火鸟财经的华老师来问我对于这事的看法,我大概说了如下几点,跟大家一起分享下:

矿业作为区块链行业的一个重要的共识基础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存在意义和战略价值,尤其是放眼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对于整个矿业而言,我猜测,政策上会适当开放、资金上会有注入,这些会助推矿业的规模化、合规化以及标准化,尤其是随着嘉楠耘智、比特大陆等头部企业的上市进程,矿业会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未来,算力即权力、算力即权利;

在矿业发展机遇下,一些原来小众的周边配套产业,相信也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如:矿池、矿机托管、维修等;

个别地区也可能会因为电力、政策等优势,发展出类似早些年贵州大数据中心一样的“算力”中心,参与未来的全球化算力竞争;

关于矿业,再多说一点:乌镇峰会的时候,听了嘉楠孔剑平总的演讲,让人激情万分,其中“硅基文明”一词仿佛让人有种超越时间、空间、文明、维度的舒适感,我记得长铗老师也曾说过这个词,看来前辈老师们在很多方面是有很多前瞻性共识的。后面我想了下,这种超乎寻常的舒爽感,可能是来自于对于世界认知、对于区块链、对于底层逻辑的共识和认可?不管怎么说吧,非常期待那个“碳硅融合社会”的新时代。

3. 卖水,机遇大过风险,但挑战将至

行业内可以被称为卖水服务的话,还是有很多种:token fund、社区、钱包、媒体、中介服务等等,我觉得这部分行业应该说发展机遇会大于风险,并且可能会迎来比较好的融资机遇,估值、资源、影响力等等方面,相较于目前的情况会有很大改善。关于这一点,鸵鸟区块链的陈乡长也基本是同样的看法。

当然,前提是并没有踩过甚至踩着红线,毕竟拉清单也还是有理可循的。更合规、更主旋律也是必然的,不过机遇的背后也预示着各类新入场的挑战,我想很多卖水的朋友还是要引起重视,因为这一次牛熊切换过程中,国家的神助攻直接导致以往的一些所谓经验,可能是不完全适用的,毕竟在绝对的资本和投入之下,现在的区块链行业巨头也还是非常渺小的。

4. 公链,难以言说,却可能是成败的关键

想来很多人都意识到了,国家领导人讲完话后,虽然关于区块链的报道不停涌现,但公链和币却极少有人愿意提及,其实我想大家也习以为常了,毕竟即便是各类1CO、疯狂收割的项目,也是口头上说的技术多牛。但就像我在乌镇《漫谈:矿币宝宝们的新机遇》演讲里说的,联盟链固然有着巨大的潜力和价值,但如果真的说未来有可能改变全球金融、经济、政治格局的,可能还会是拥有者全球化共识和技术优势的公链。

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在现行的国际环境下,既然短期无法形成乌托邦式的全球价值自由流通。那么未来,各个局部共识形成的、利用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加密资产之间,必然会有碰撞,近一点的就如同最近热炒的DC/EP和Libra之争。而这种碰撞最终的解决路径,也唯有将共识基础交给逻辑、交给算力、交给拥有全球化共识的底层。

如果再进一步阐述的话,区块链,尤其是公链,在现在的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格局下,在没有实现乌托邦之前,它在争霸中的作用,绝不仅仅是弯道超车这么简单,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其实是一种“升维打击”模式,我想大家都知道二维和三维的碾压关系,这个维度里如果谁落后,后果其实也可以说是灾难性的。

5. 交易所,势必强监管

可能会有人说我说的太武断,毕竟币币交易怎么定性还不好说。但就我目前看到的情况来说,行业内多数的从业者所处的垂直领域,都是可控可查的。不考虑各类CX盘的话,真正需要纳入监管体系的除了1CO就只剩下交易流通了,而事实上我想大家也都能意识到,想把公链当做一个网站一样去监管,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就只剩下去监管交易所了。

首先,确实交易所应当接受强监管,不可能永远这样又是选手、又是裁判下去,长此以往也实际上不利于行业发展,而且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再悲观一点,甚至可能未来的区块链行业压根不是现在的这种构成,说直白一些,未来有可能现在的这一批交易所不一定会存在,也尚不可知;

其次,当区块链更大范围被人们所认知,更多的人和资金涌入,甚至存在着国与国之间博弈的时候,必然需要像证券市场一样去监管数字加密资产的流通,否则极有可能出现巨大的无序,造成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最后,从更长久的全球化来看,头部的数字资产交易所,未来必然将逐步取代证券交易所的作用和地位,我想没有哪个主权国家会允许这类机构不在监管掌控之下的。

二、Token通证+互联网=?

上面更多的是我对于未来从监管层面出发,可能会发生什么的一些分析。但其实这也还并不是我对于行业思考的主要内容,毕竟一个新的行业,甚至可能推动巨变、引领一个新时代的行业,产业发展才是更应该去关注的问题。

1. 争论不如创造价值

从我入行开始,其实业内出现了无数次的“主义之争”,公链vs联盟链、PoW vs PoS、安全vsTPS,但在一而再再而三的看不到所谓的“杀手级应用”之后,我慢慢觉得这些争论越来越乏味。

一个被全球这么多人认可的产业,难道创造不出价值吗?答案肯定不是,实际上最近越来越多报道出来的应用,充分说明了圈子里大家期待的所谓“杀手级”应用,早就已经在无感知中跑了很久了。乌镇峰会上腾讯蔡弋戈说区块链发票已经开了超过1000万张,不知道腾讯计算过没有这1000万张发票,到底变相创造了多少价值。但不去算也知道,绝对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数字。

所以现在我觉得已经不能说没有杀手级应用了,最多只能说暂时还没出现全球化共识的超大范围应用,当然这还不包括比特币。我想其实这才符合所有从业者对区块链的期待,还是看看能不能创造价值,拥有价值支撑的技术才有可能有更多的发展和未来。

2. 互联网的秋天

说了这么多的区块链,很多人其实也会说区块链是互联网3.0,也就是价值互联网。这个观点也很有市场,被很多人所接受,全球范围也有很多人对此很狂热,也涌现出了一些新的区块链项目。但是我这里要说的,其实并不是强调价值互联网,我想说的就是被我们熟知的中国互联网产业,早前也有区块链从业者调侃的称为“古典互联网”。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一个现象没有,最近的几年,各类互联网融资的新闻越来越少。这其实是一个让人担忧的现象,因为资本助力发展,进入行业的资金,尤其是进入一些创造力更强的创业公司的资金少了,背后的逻辑就细思极恐了。尤其是对于中国来说,这个现象是很危险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我个人来看,从改革开放后开始,中国的经济有着几个方面的支撑,不是从三驾马车这个角度,只是从行业来说,我认为有三个比较重要、比较有特色的支撑性的行业:房地产、制造业+供应链体系、互联网。

多的就不在这里陈述,我们先只说互联网,互联网最近20年的发展,让中国在很多方面走在世界的前面,电子商务、O2O、新零售、移动支付、云计算、5G等等,我们熟悉并享受着这个行业带来的红利,虽然有很多时候互联网的繁荣也被诟病,只是模式创新缺少硬核创新。但这个行业确确实实让中国在很多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试问,全球哪一个国家如同中国一般,依托互联网造就了“数以千万”的滴滴司机、快递小哥、送餐员这样的服务性岗位?怕只有中国发生过、发生着这样的奇迹,难道这不就是国家倡导的经济转型的实际案例和摸索吗?

说了这么多,也无非是想说明互联网的重要和贡献,但是,现在这个行业,已然可以明显感觉秋风瑟瑟了。

3. 再看看区块链2.0-token通证的价值

说完互联网的秋天,让我们再回到区块链。很多人把比特币定义为区块链1.0,而以太坊作为2017-2018年这轮牛市的起源,被一些人认为是区块链2.0的代表。先不讨论这一轮牛市中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在“存在即合理”的基础上,让我们回望下这一轮的牛市,实际上以太坊为代表的区块链2.0所带来的绝对不只是1CO,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的是,它带来的token通证可能更有价值和创造性。那么token通证到底带来了哪些重大变化和创新呢?

1)组织体系和利益分配模式

关于这一点,其实我最早是在听陈菜根线上AMA分享的,当时来说还是比较有冲击的。我们现行的公司制度、组织体系和股权体系,实际上也就是只有一百年的时间,而这是不是就是最终人类的各类组织构成、分工协作、利益分配的终极方式?恐怕是不确定的,那么区块链2.0带来的其中一项就是这方面可能的改变。

很早以前我听过一个很有趣的问题,问题是“什么是公司”?最后结论是,实际上公司是一群人幻想出来的认知认同,说白了也就是一群人在现行的规则之下的一种共识。最近我又听了一段很精辟的分析,开始说的也是这个问题和观点,但是作者做了进一步的陈述,跟大家分享下。他说既然现实社会中的很多事物、规则都是人群的幻想,那么为什么又会出现近现代越来越多的认知是相同的呢?作者分析下来陈述的观点是,有三点:一是货币的产生、二是国家的形成、三是宗教信仰。货币简单,所有人的共识都是钱能买到东西,这个认知一样;国家也不难解释,暴力机器作规则制定者,你按规矩办事,不服就揍你;宗教更容易理解,一群人拥有同一个精神支柱。

但是其实我想说的是,以上三点都是某种类型的共识,而现在我们正在开启第四项共识,那就是基于“逻辑共识”的共识。所以,未来可能会演变成只要有人认可这个项目的社区,那么完全可以全球化的加入社区,提供支持和帮助,通过token桥连而产生新的组织形态。

在利益分配方面,token实际上也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举例来说,一家公司,创始人和投资人投钱和精力,员工投时间和精力,但是前者拿到股权,而后者只能拿到薪资。如果发展好,那么实际上员工是被剥削的,因为薪资对于股权来说,价值太低。未来,这种利益分配方式可能会被改变:通过token股权和收益权并存的特性,可以进一步平衡付出、收益、风险之间关系;

综上,token通证给组织形态创新和价值利益体系重塑,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2)资金募集方式效率和价值流通方式的的变化

我想这个大家也是非常好理解的,毕竟2017这波牛市的起源就是1CO,也就是公开募资。还是一样的原则,先不论好坏,只客观分析。回头看这个募资过程其实很有意思,我大致将其分为几个重要的特点:数字通证化、高效性、全球化、匿名性、泡沫化,看到了这几个部分不难发现,其实合理的扬长避短后,token通证将实际上带来产业极速募资,这必然将大大刺激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本身,我想这也是很多人热衷去研究token通证经济、加密经济、甚至DeFi的原因吧。

流通方式变化,这个更好理解,也是通证经济很精髓的地方之一。项目方可以通过发行token,实现全球、快速、低成本的募资。这种价值流通的变化,确实不难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如果有一天真的实现了这个乌托邦式,那么全球的所有价值,将以最简单、最快速、最有效的方式流动,这无疑将极大的促进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

3)新的公平、平衡规则和“可编程社会”的畅想

关于这一点,可能会多少有一些理想主义的性质在里面吧,但我选择相信区块链这个超越赛道称为升纬更适合的颠覆式创造能力。区块链链上数据是透明的,核心规则是共识和代码,既然代码即规则,那么不难想象未来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平衡的投入产出等等,都有其发展的空间。虽然仍然不可否认“弱肉强食”的规则,但起码弱者拥有着机会,我想,有的时候,机会其实已经是非常难得的公平了。

而更远景一些去看的话,区块链在与类似5G、AI等技术的融合后,“可编程数字社会”的时代绝不是梦想,第一次听到“可编程经济”这个词是从段新星老师那学习的,开始并没有理解的非常深刻,但随着对行业的了解和更多对于行业的展望,可编程经济的遐想空间真的无限巨大。经济服务于社会,那么可编程经济的时代,也必然将是可编程社会。试想下,全社会范围内供需极致匹配、全球范围内资金极致的服务生产和研究、创新意志可以快速实现全球化共识,这是一个新世纪、新时代、新未来。

4. 链改2.0、产业区块链、区块链+?

乌镇大会上,巴比特正式对外宣导“产业区块链”的概念,这让我很欣喜,因为这让我觉得行业内其实逐步在形成一定的共识。记得早前在PAnews杭州的活动上,我也表达过这个观点,产业需要更多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作为支撑,再多争论和行业内自high是无益于发展的。行业的机会在哪?我认为最有可能的是“token通证+互联网”,也就是业内俗称的“链改”。

实际上链改本身并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话题,元道老师、孟岩老师等一批大佬们很早就开始做着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和案例操作。但是得客观地说,到目前为止,并没见到非常成功、甚至可以作为典范的案例。当然,也可能我孤陋寡闻吧,但从我知道的几个链改的案例来说,我认为要实现大范围,更深度、更有价值的链改,可能有几个重要的点是不可或缺的。

1)资产选择方面

实际上很多互联网公司在关注,但是大家也都还只是关注,有一些会利用区块链技术融入自身业务中去。但如果就我们这里说的通过token通证实现更大、更广、更深的发展,那么就乏善可陈了。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很多即便是发行了token的互联网企业,因为监管和发token的目的不纯等原因,事实上区块链对他们的价值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这类已经吃了螃蟹的公司,发币可能对其经营反而起到了不小的反作用。

在我看来,互联网资产状况本身是一个筛选项,如果说在传统一级市场融资受阻,就只是为了融资,甚至说圈钱,来发行token,那么这类case大多并不会走太远。我认为更好的案例是自身经营正常,需要资金进一步扩大发展,而互联网下行大大延缓了这一进程的。这类资产如果通过发行token募资,可以很好反哺自身业务,那么token通证服务这家公司的价值会逐步放大,进而真正的服务公司,拥有经济价值支撑。

2)互联网公司创始团队的区块链认知

最近很多人在关注区块链,当然从事互联网的这一波朋友也都会关注,这虽然让人欣喜,但区块链有一个很让人无奈的地方在于,整个认知方面的准入门槛太高。但如果从通证运用的角度来说,这类优质互联网资产如果对于区块链的认知不足,实际上也会带来非常多的问题。一方面,低估、误判区块链对于他们自身业务的利弊影响;另外,也容易在没有足够认知的情况下,作出并不一定正确的选择,而有一些选择往往是并没有后悔药或者退路的。

我认为只有创始团队对于区块链确实有足够的认知,那么才适合去考虑实施发行token的事。而这里所说的认知,至少需要三个方面:区块链基础知识和逻辑、自身业务与区块链结合的必要性和结合方式、token通证的经济模型。

3)通证经济模型设计

这里专门把经济模型列出来说明,是因为这实在是太重要了,甚至可以理解成这实际上是在各类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内嵌入一个小小的央行。我跟一些传统行业或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做过很多沟通,往往具备第一 第二点的人不在少数,但真的把第三点郑重的去思考甚至实践的,实在是少之又少了。

既然是通证经济学,那么通证实际上是串联在整个业务和资金流当中的,它不仅是价值流通的问题,它也是利用价值指挥棒去牵引业务的核心策略。我通常会强调两点:

一是token后不同于各类积分,只是体内循环,token是可以体外循环的。如果考虑不当,不能把外部价值吸引到整个生态体系内不说,还非常有可能出现大出血;

二是token除了拥有价值流通属性,还包括全球化属性、激励机制、业务融合方式、社区共识导向等等的作用,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合理的经济模型设计去有序融合、充分发挥、合理规避的。

4)关于合规

虽然上面我陈述了我个人对于“链改2.0”的信心和期待,但其实道路一定会是曲折的。而这其中合规化毋庸置疑也是一个坎。这里我不过多展开,我只能说包括早些时候热炒过的STO在内,全球范围来说,实际上是有非常多的解决方案的,只是这些解决方案如何灵活的融合运用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而且,非常有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区块链领域的各类法律法规会严重滞后于行业发展的进程,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区块链带来的全球化联动是超过以往几乎所有行业的,这种联动不仅在技术、价值层面,其实也明显的表现在立法和监管这个层面。但是怎么说呢,既然选择远方,便只管风雨兼程吧。

三、看见未来 应用无界

用这个标题倒是有些取巧了,正好是两届乌镇区块链峰会的主题。大家都期待可以看到未来,也都期待着区块链通过有实际经济价值的应用,开创属于它的新时代。后者在这次乌镇峰会上倒是给出了很多让人惊艳的产品,前者的话,其实谁也不能真正预见未来,但多去向很多智慧的人学习、探讨,或许是能稍微管中窥豹的吧。这部分的话,我只能说是抛砖引玉的说一些我个人的粗浅推测,不专业、不对的地方欢迎交流,至少证明我也做了些许思考吧。

1. DC/EP和Libra

说到未来,其实这个话题应该说也需要去讨论的。我记得Libra消息发布的那几天,业内简直炸了锅,紧接着就是很多大佬们的分析和分享,我也有幸听了一些场。当时我的感觉是,Libra把一些圈内人早前有期待,但短期内都不敢想的东西给直接搞出来了,具体来说就是一个非主权的“互联网国”,通过区块链技术参与全球铸币权争夺中来了。

1)关于Libra

虽然现在小扎换了一套说辞,搬出支付工具、中国论、强化美元地位等等说法,但这掩盖不了它的实际本质,是不是小扎的野心,我不敢说,但愿景绝对是令人震颤的。因为它可能预示着几个点:

全球化价值流通,确实是可以通过这种拥有“货币”性质的载体去实现的;

它可能会相当程度上弱化“国家”的权利和界限,甚至会“血洗”弱主权国的货币权,乃至政治地位;

如果可以得以实施,它可能可以很大程度上修正自美元脱离金本位后,全球经济的一些畸形发展趋势(虽然我个人认为从更长远看,如果要全面实现这样未来,可能还是需要基于全球化共识强大的公链);

从上面几点不难看出,Libra确实是宏伟壮阔的,但对于具体的某一个国家或个体而言,它已经带来的担忧和不确定性,实际上已经是有些令人恐慌了。

2)关于DC/EP

再来说说DC/EP,新闻联播那天晚上我曾猜测DC/EP会加速,并且很快拥有Libra属性的DC/EP 2.0也会加速(当然,也可能并不一定是国家发起,某些巨头联合发起也可能),但即便预料到,这推进速度也着实让人惊讶。

其实很早就知道DC/EP是M0范畴,相对于Libra的颠覆来说,更多只是试探性和解决实际需求。但这仍然还是令行业内热血沸腾了好久,因为它不仅仅是区块链技术直接融入我们生活,更多的也说明了我们国家在整个区块链技术上的优势和前瞻。当然,我想其实还是很多人跟我一样,有着意犹未尽的感觉,虽然其实这也符合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稳中求进的方针。

那么DC/EP的出现会有些什么样的变局呢?我目前能看到的有几点:

货币流通效率会极大增加,并且可追溯,仅此项就可以解决相当多的问题,各种专项资金、扶持资金、养老金的使用、房产信息、腐败、公益等等;

有助于国内经济缓冲通胀,自我优化、自我修复的同时,可以有一定助力进出口、释放消费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有助于强化人民币国际地位,甚至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形成、服务区域性战略联盟的价值流通一体化,如:一带一路、东盟、非盟等等;

因此,实际上DC/EP的战略价值和愿景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并且我这里要提一下的是,事实上因为目前中国在全球的区块链产业中,各个垂直领域都有所领先,所以全局之下,即便只从象征性意义说,DC/EP对于整个中国区块链产业的激励价值也是非同凡响的。

3)多方互相妥协的折中办法?

其实我还是挺纠结要不要写这一点的,因为感觉有很强的浪漫理想主义色彩在里面,但我还是认为整个思路需要完整,所以还是写一下这一段,实际上上面也已经弱弱的提及。我认为,未来不管Libra还是DC/EP在实现区域性价值流通,都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并且可预见的未来,仅实现这一步就将极大的造福整个人类社会。

但是,如果从更加远期来分析的话,撇开出现战争之外,未来的最终走向,最可能的情况是:依托锚定“基于逻辑和算法的共识资产”(简单的说,也可以理解成是比特币、以太坊这种数字加密资产),实现全球化流通的新型“货币体系”和“价值流通体系”。更关键的是,如果这个时代能到来,那么近现代全球发展过程中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的问题,必然将得到非常有效的缓解。

而且我个人大胆的臆测,这种周期性经济危机在机制模式上的缓解乃至解决,最终非常有可能是通过全球化繁荣的方式来实现。简单说就是:通过发展欠发达地区,实现通胀分担的同时,最终打破市场经济剧烈起伏周期。我觉得可以叫它—基于多方可信计算基础上的全球经济新常态,我很期待。而这一大繁荣时代,似乎也完全符合国家领导人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愿景。

2. 人才是必争之地

关于这一点,真的太重要太重要了。说一个早前我曾听到一个数字,区块链开发者的数量与互联网开发的数量对比是3:1000,当时我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实际上是比较崩溃的,一个发展了10年的行业,居然开发者只有这么小的基数。当然,客观上说区块链的门槛和培育周期比较长,更关键的是这个行业的技术目前本身就还处于非常非常早期的阶段。我想知道这个数字之后,大家也能理解我说的这个点很重要的原因了。

目前,行业的从业人员,多数是从互联网和金融等相对关联度大的领域跨行进入的。而且因为产业处于较早期,并没有完善甚至是可借鉴的培育模式,所以实际上目前各家都是边培训成长、边工作的方式。

事实上从我看到的情况来说,区块链行业不仅仅是目前缺乏有效的人才供应,即便是在理论研究层面,也是有相当滞后的现象。这块还需要党和国家投入更多的学研资源,当然,市场机会也是非常巨大的。

实话实说,我觉得如果要加速区块链人才的培育,在很长一段时间最好的办法其实是给与区块链企业更多的人才扶持和政策扶持。因为上面已经说了,目前高等院校的研究其实也是滞后于全球化市场的,那么既然如此,不如继续现在的模式,也就是边干活边练兵。当然,市场机制肯定会无形中会促进人才涌入,我记得PAnews之前的统计中,区块链的人均薪资已经达到16000元,这也说明了市场的需求。

3. 数字加密资产的国家级战略储备

这一点的话,其实我听很多人说,各国甚至各大机构早就开始着手在做了,甚至可以说2019年Q3的这一波小牛市,就基本可以判断为属于机构入场。前两天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他提到比特币作为一个全球化的新型数字加密资产,因为其风险模式和资产逻辑上就有别于其他各类资产,所以经济学角度说,天然的各家机构就会自行将其纳入资产配置中。这样说来的话,可能是我杞人忧天了吧。

4. 超算算力中心

上面说到矿业的时候,其实已经提及了一些这方面内容,矿业就不过多的陈述了,事实上再深入下去的话我也就门外汉了。但这里我做一个超大胆的预测:

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国家在西部或西南部,非常有可能会建立全球化的超算算力中心,主要完成共识逻辑算力(简单点讲,可能就是挖矿)、AI计算、算力买卖以及算力储备这些方面的作用。

可能会有朋友说我臆测了,其实对错并没有什么太大关系,但我认为在不久的将来,超大型的计算集群必然会出现,并且是以一种社会基础建设和战略储备的性质出现,而且我认为它可能会和我们传统认知的云计算中心有非常非常大的区别。

5. 请监管和政府部门再提速

最后为什么要提及这一点呢?触动的点还是乌镇峰会的最后,由巴比特发起的《2019乌镇区块链宣言》,这是行业正能量的一次自律宣言,可见即便是行业从业者,也有相当人认为这个行业需要尽快出台各类监管和运行的规则。用孟岩老师说的词“污名化”,是的,这个行业被污的太厉害了,它需要正名的同时,也需要有规范和底线。

而且,不得不提的是,这是一个新的不同于过往的产业,它客观上存在着很多新的、自带的、不可变更的属性,是需要政策制定者反过来适应它的。可想而知,监管层面,也将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更何况我上面也提及了,区块链监管非常有可能需要全球化联动。

举个例子吧:实际上这个例子,我纠结过是否要说,但既然这可能就是未来的一部分,我想还是应该尽早提出来。就举例人类社会最极端的恐怖主义吧,未来极有可能出现恐怖分子利用公链进行通讯,而我们有可能无可奈何,仅这一点,恐怕就不止是监管的参与了,甚至需要央行、海关、国家安全机构等等的介入、研究、预警。

最后的例子可能太过极端,读者无需太过在意。就如同我们拥有枪炮,但我们珍爱和平。未来既已来,我们只需带着豁达的心,笑迎即将到来的机遇与挑战!

尾记

纯手工打完一万字,真心有点累。但基本把我最近一段时间的一些思考,如实的给大家做了详细的汇报,也是值得了。感谢你的阅读,期待和所有朋友们共同探讨交流。

最后,还是以凯文凯利的一段文字来结尾吧:

人们都说,没有什么能逃脱冷酷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宇宙的最后归宿是一片热死寂。但这不是故事的全部,宇宙在沉寂的同时,也在热闹起来,从旧物中带来新生、增加复杂性的新层次。宇宙充满了无尽的创造力。熵和进化,两者就象两支时间之矢,一头在拖拽着我们退入无穷的黑暗,一头在拉扯着我们走向永恒的光明。—《失控》。

作者:杜超_ETC以太经典

原创文章,作者:高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oubi.com/?p=4247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R code